<center id="qqs4u"></center>
  • 服務熱線:18038127719 歡迎訪問ISO認證中心官方網站!
    行業標準

    qms質量管理體系 薦讀 | 數字化轉型趨勢下的質量管理體系發展

    發布時間:2023-08-18 12:36:51

    傳統質量管理主要面向工業時代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更多關注規?;a中的質量問題,而質量管理數字化主要面向數字時代的不確定性需求,在關注規模化生產質量問題的同時,更加關注對用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快速滿足和高效響應。

    (二)管理范圍方面

    傳統質量管理更多是針對企業、供應鏈范疇的質量管理,隨著數字化的深入發展,企業邊界日益模糊,質量管理的范圍從企業質量向生態圈質量加速轉變,由強調質量管理崗位分工、上下游質量責任分工轉變為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質量協作,更加注重對產品生產周期、產業鏈供應鏈乃至生態圈質量的全面管理。

    (三)管理重點環節方面

    數字化推動質量管理重點環節從以制造過程為主向研發、設計、制造、服務等多環節并重轉變,深化質量數據跨部門、跨環節、跨企業采集、集成和共享利用,促進質量協同和質量管理創新。

    (四)管理工具應用方面

    質量管理數字化在應用傳統質量管理沉淀的方法、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的設備裝置、系統平臺等技術條件,注重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優化重構與管理方式變革,充分挖掘數據在質量管理創新中的驅動作用,系統化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數字化能力。

    三、數字化質量管理發展策略和措施

    (一)通過導入體系方法標準,提升質量管理數字化能力

    結合企業已有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基礎和管理實踐,整合GB/T 23001《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GB /T 23006《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新型能力分級要求》、T/AIITRE 20001《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建設指南》等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標準或指南要求,構建系統性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運營管理機制,打造提升數字能力體系,加速質量管理創新。從業務流程、組織架構、數據開發應用、技術實現等方面入手,推進質量管理系統(QMS)與資源管理系統(ERP)、倉儲管理系統(WMS)、辦公自動化系統(OA)、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SRM)、制造執行管理系統(MES)、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系統(CAPP)、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等平臺進行集成,對產品實現全過程進行質量精細化管控。質量管控平臺架構示意圖示例如圖1所示。

    體系質量管理目標怎么訂_體系質量管理_qms質量管理體系

    (二)全要素、全過程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識別和打造

    應用系統性思維,進行全要素、全過程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的識別和打造,策劃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建設技術實現方案,明確能力建設保障機制。應用PDCA循環機制,保障數字化質量管理各項能力建設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有果可查,分步實施,持續改進,最終達成數字化質量管理轉型的整體目標。其中全要素、全過程質量管理能力識別覆蓋產品實現全過程,如設計質量、生產質量、服務質量、采購及供應商協作質量、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管理聯動等;要素維度主要聚焦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建設技術實現方案,如數據、技術、流程和組織等;管理維度主要聚焦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建設保障機制,如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質量文化等;過程維度主要聚焦數字化能力建設的PDCA循環機制。全要素、全過程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識別和打造如表1所示。

    qms質量管理體系_體系質量管理_體系質量管理目標怎么訂

    (三)建設生產質量管控和全過程產品追溯能力

    通過生產或檢測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升級改造,梳理優化跨部門、跨環節質量管理流程,建設唯一標識的產品全制程追溯系統,實現從生產、檢測、倉儲管理、設備管理、質量追溯等跨部門、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在線化、實時化,以保持產品的行業領先地位。

    四、數字化質量管理實施路徑

    數字化質量管理實施路徑主要包括質量要求標準化、質量控制自動化、質量表現可視化、質量決策智能化4個方面iso9001體系認證機構,4個方面及其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體系質量管理目標怎么訂_體系質量管理_qms質量管理體系

    數字化質量管理實施路徑各個方面的內涵、要求及理解如下:

    (一)質量要求標準化

    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先導或初級發展階段。信息化的核心內容包括業務標準化、標準流程化和流程信息化。做信息化,首先要梳理業務標準和管理規范,并以流程的形式將管理標準串聯起來或系統化,再以信息化的形式予以實現。也可以說,做信息化之前,要做好標準化和流程優化或流程再造等工作。其中,質量要求標準化主要可包括質量流程標準化、產品質量準則標準化、質量控制門/閥標準化、產品質量數據標準化等4個方面。

    (二)質量控制自動化

    產品質量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提升質量績效,首先需從質量控制活動入手,也就是所謂的質量門或質量閥的應用。質量門(閥)落實的是質量控制的“三不”理念,即,不接收缺陷、不制造缺陷和不傳遞缺陷。質量控制自動化主要可包括質量檢測/監控自動化、質量門/閥的信息化、產品質量數據查詢信息化、產品質量信息追溯信息化等的應用。

    不接收缺陷,指的是在采購和內向物流環節,對于質量表現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企業不再向其采購原材料或零部件,而不合格的物料則不允許入庫、加工或裝配。不制造缺陷,指的是對于那些工藝和質量保證達不到要求的新品不予以量產,或者說對于質量異常的產品不接收外部的客戶訂單,直至產品質量達到要求為止。不傳遞質量,指的是不把帶有瑕疵的在制品流入下道工序,而有缺陷的產品不予以下線、不予以打印合格證,或不予以發貨。

    從數字化建設的角度來說,質量控制自動化是質量表現可視化的進一步深化。為了做到質量控制自動化,企業的質量IT系統需要與ERP、MES等IT系統集成,以便將質量控制舉措轉化為價值鏈控制活動。以不接收缺陷為例,如果發現某家供應商的供貨質量達不到公司的要求,質量IT系統會發送一個指令給ERP,把ERP中的供應商主數據凍結,從而不允許在ERP系統中再給這家供應商下達采購訂單。相類似,為了做到不制造缺陷,當發現制造過程質量達不到要求或制造過程發生異常時,質量IT系統將發出一個指令給MES系統,進而控制生產線的運轉,讓生產線暫停運行,直至質量問題或異常解決后才予以恢復運行。

    (三)質量表現可視化

    質量表現可視化的目的是用數字表征產品的質量表現(或質量水平、質量狀況),而數字通常是量化的,是相對客觀的,用數字說話的質量表現也就容易得到各方的認可,因而具備公信力。產品質量表現可視化的常見業務場景包括關鍵質量特性可視化、關鍵質量指標可視化、關鍵質量控制點及要求可視化、質量管控結果可視化等。為了實現質量表現的可視化,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特點識別出關鍵質量指標,如PPM、缺陷率、MTBF等,然后通過質量檢驗等手段來對相關指標進行數據采集,進而對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

    從數字化建設的角度來看,為了實現質量表現的可視化,企業需要實施和應用相關IT系統,將IQC、PQC、FQC、OQC等質量檢驗工作的結果記錄到IT系統中,并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模型,將相關質量指標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展現和傳遞給相關環節或人員。

    (四)質量決策智能化

    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職能是決策,質量管理同樣如此,而如何決策得既準又快,正是決策智能化需要解決的問題。質量領域的決策智能化,涉及面很廣,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在企業實踐中常見的有在線檢測和判定、檢驗計劃動態調整、在線故障預測、在線不合格預警、產品設計優化、產品質量成本優化、質量控制策略動態調整等。

    比如傳統的質量檢測工作往往是由人工來判定檢測結果,從而導致質量決策滯后。眾所周知,企業所做出的決策越及時,決策的效用就越大,在線檢測和結果判定就是要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近于“實時”)做出檢測結果的判定。在IQC、PQC、FQC、OQC等各種形式的質量檢測中,PQC對實時性的要求最高,如果企業能夠實時或在線進行制造過程質量的檢測和結果判定,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格在制品的產生,還可以保證制造過程的平順和產出的高效。從數字化建設的角度來說,通過視覺檢測、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在線檢測和結果判定。

    五、數據流管理的理解

    數據流(Data Flow)是用于描述數據如何被IT系統所使用,對于IT系統來說,主要關注哪個系統創建了數據,哪個系統對數據進行了讀取、更新、刪除。企業可通過統一數據源,改造IT集成通道,從而實現質量數據的“同源多用”。數據流示意圖示例如圖2所示。

    體系質量管理目標怎么訂_體系質量管理_qms質量管理體系

    六、端到端的質量管理

    為了從源頭做好產品質量保證工作,企業應實行端到端的質量管理,把市場調研、新品策劃、產品設計和開發、零部件采購、成品制造、銷售和服務等全價值鏈活動納入質量管理的范疇,因而有所謂的研發質量管理、制造質量管理、供應商質量管理、市場質量管理,等等。端到端質量管理的另一層含義是質量管理的PDCA閉環。要求企業從質量戰略明確到質量目標的設定,再到質量計劃的制定,再到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的落實,再到質量統計、評價和分析,再到問題管理和持續改進,形成完整的PDCA閉環。其實,質量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雖然有很多,但核心理念還是PDCA閉環,PDCA閉環得越好,質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就越明顯。

    從數字化建設的角度來說,要想做到端到端的質量管理,要求企業不僅僅是實施和應用采購和制造等領域的質量IT系統,尤其要從端到端的角度,從PDCA閉環的角度,來設計和部署質量IT系統,而這時候的質量IT系統,不再只是一個部門級或領域級的IT系統,而是借助質量IT系統將質量管控的要求有效地融入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業務活動中,從而真正實現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回歸經營管理體系,質量要求回歸業務過程,質量職責回歸過程所有者。

    結語

    數字化建設的本質是問題的轉換,即把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轉化為數字化的問題,可以從網絡、數據、模型、流程、場景等要素中尋找答案。就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而言,上述5個要素或抓手都有效,尤其關鍵的是數據和流程。就一個企業的質量而言,有流程質量和產品質量,流程質量的關注對象是過程,產品質量的關注對象是結果。結果是過程決定的,只有好的過程質量,才可能有好的結果質量,因而要做質量控制的自動化和端到端的質量管理。過程服務于結果,流程質量要緊緊圍繞產品質量來展開,因而要做質量表現的可視化和質量決策的智能化。如果說數字化的本質和邏輯是數據思維,那么數字化質量管理的高級技術形式是通過流程質量數據和產品質量數據的有效管理,形成以“關鍵質量特性(CTQ)”為中心的質量數據中臺,進而實現基于質量數據中臺的互聯、智能、自主型數字化質量管理。

    因此,在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也應順應發展的需要,在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端到端、流程化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出更多管理和技術層面的探討、改進和創新。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_搞黄视频免费_98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_黑人解禁濑亚美莉
    <center id="qqs4u"></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