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qqs4u"></center>
  • 服務熱線:18038127719 歡迎訪問ISO認證中心官方網站!
    行業標準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費用——來自我國重污染企業的經驗證據

    發布時間:2023-08-18 12:38:23

    僅用于學術交流,原文版權歸原作者和原發刊所有

    來源說明:本文選自《審計研究》2022年第2期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費用——來自我國重污染企業的經驗證據

    (全文共6684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

    原刊和作者

    《審計研究》2022年第2期

    于連超(蘭州大學管理學院)

    董晉亭(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畢茜(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摘要

    理論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一種重要的自愿參與型環境規制,能夠有效抑制環境風險以降低審計費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滬深A股重污染企業的經驗數據,探討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發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且與境外審計費用相比,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境內審計費用。考慮制度環境發現,當環境標準較高、環境監督較強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審計費用。探討影響機制發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環境績效和提高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進而降低審計費用。分析審計質量發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提高審計質量。研究表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在審計市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費用的相關研究,為政府完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參考。

    關鍵詞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審計費用審計質量環境績效

    研究背景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問題頻發的現狀,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企業環境風險不斷暴露出來。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A股綠色周報”,2021年1月第1周至第4周分別有48家、34家、19家、42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2021年2月第1周至第4周分別有38家、50家、21家、27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2021年3月第1周至第4周分別有21家、27家、26家、32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梢?,企業環境風險居高不下。然而,企業環境風險會深刻地影響審計師行為。當企業環境風險較高時,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均會提高,促使其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這不僅會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會提高審計師的執業風險,損害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抑制環境風險以降低審計費用,已成為當前學者們探討的重要內容。

    研究思路

    本文選取企業審計費用為研究視角,試圖探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企業審計費用的影響,旨在揭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審計市場上的重要作用,為政府完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參考。

    研究內容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現有研究發現,影響審計費用的直接因素在于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兩個方面(邢立全和陳漢文,2013)。審計成本是指審計師在審計活動中投入的時間、人員、交通、物資等資源的總和。當審計成本更高時,審計師會要求更高的審計費用以進行成本補償。風險成本是指審計師由于被審計單位自身存在的固有風險而導致審計失敗的成本總和,如面臨行政處罰、事務所和個人聲譽受損等方面。當風險成本越高時,審計師會要求更高的審計費用以進行風險補償。隨著環境政策日趨嚴格,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環境風險的關注度持續提升(余海宗等,2018)。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3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對環境事項的考慮》,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應當考慮可能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環境事項??梢?,環境事項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風險已成為審計師考慮的重要內容。

    根據風險導向的審計理論,企業環境風險對審計費用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企業環境風險提高時,審計師會要求更高的成本補償和風險溢價(余海宗等,2018)。一方面,審計師需要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例如了解環境政策、評估環境風險、實施環境測試、利用環境專家工作等審計程序,花費更多的審計成本,因而審計師需要成本補償。另一方面,審計師發生審計失敗的概率提升,例如未計提環境風險引致的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未考慮環境問題導致的大額壞賬準備等重大錯報風險,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風險上升,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和聲譽受損,因而審計師需要風險溢價。然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一種重要的自愿參與型環境規制,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環境績效和提高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環境風險,致使審計師不會要求額外的成本補償和風險溢價,從而降低審計費用。

    第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環境績效來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從而降低審計費用。

    第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高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從而降低審計費用。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

    H2:當環境標準較高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審計費用。

    H3:當環境監督較強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審計費用。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7—2019年中國滬深A股重污染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重污染企業的界定依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包括火電、鋼鐵、水泥等16類行業。在初始樣本的基礎上,本文剔除樣本期間內被ST、*ST等特殊處理、數據缺失的樣本。

    (二)變量定義

    為了分析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本文主要變量定義如下:

    1. 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審計費用。參考黃溶冰(2020)、朱朝暉等(2021)等學者的研究方法,本文使用企業發生的審計費用金額作為審計費用(Fee)的代理變量,并取自然對數,使之更加符合正態分布假設。

    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Certification)。參考張兆國等(2019)、Bu等(2020)的研究方法,本文使用企業是否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虛擬變量(Certification)來衡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即當企業當年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時,取值為1,否則取0。在認定企業當年是否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時,本文考慮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有效時間,即當一年中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有效時間大于等于6個月時,才認定企業當年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當一年中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有效時間小于6個月時,認定企業當年未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3. 分組變量

    分組變量為環境標準(EST)、環境監督(ESU)。

    (1)環境標準(EST),借鑒畢茜等(2015)的研究思路,本文使用各個地區有效的環境法律法規綜合得分來衡量環境標準水平,其數值等于各地區有效的環境法律法規乘以相應效力的得分之和,其中地方性環境法規的效力為3,地方性環境規章的效力為2,地方性環境標準的效力為1。該指標為正指標,當地區有效的環境法律法規越多且層級越高時,企業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環境標準越高,反之亦然。

    (2)環境監督(ESU),本文使用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檢查次數來衡量環境監督水平。該指標為正指標,當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檢查次數越多時,企業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環境監督越強,反之亦然。

    4. 控制變量

    參考黃溶冰(2020)、朱朝暉等(2021)等學者的研究模型,本文控制以下變量: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資產報酬率(Roa)、企業成長性(Growth)、企業年齡(Age)、產權性質(State)、董事會規模(Director)、監事會規模(Supervisor)、獨立董事比例(Inddir)、兩職合一(Duality)、事務所類別(Big4),以及年度效應(Year FE)和行業效應(Industry FE)。本文主要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

    (三)實證模型

    為了驗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的實證模型(1):

    為了驗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是否存在環境標準和環境監督的異質性,本文按照中位數進行分組回歸。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報告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審計費用(Fee)的平均值為13.552,中位數為13.459,可見審計費用近似符合正態分布假設。環境管理體系認證(Certification)的平均值為0.438,可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占比約為43.8%,這一比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刂谱兞康拿枋鲂越y計結果均在合理范圍內,不再贅述。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

    (二)基準回歸分析

    表3報告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費用的基準回歸結果。可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負向作用具有經濟顯著性。因此,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負向作用不僅具有統計顯著性,也具有經濟顯著性,研究假設H1得到證明。

    表3 基準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

    (三)環境標準、環境監督的異質性分析

    在不同的監管環境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降低作用可能存在明顯的差異。本文重點分析環境標準和環境監督兩個方面。

    一是環境標準的異質性分析。表4的列(1)和列(2)報告了環境標準的分組回歸結果。經過分析后發現,較高的環境標準能夠提高企業環境合法要求和內控要求,促使企業提升環境績效和提高內控質量來滿足更高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要求,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促使審計師收取更低的審計費用。因此,研究假設H2得到證明。

    二是環境監督的異質性分析。表4的列(3)和列(4)報告了環境監督的分組回歸結果。經過分析后發現,較強的環境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企業環境違規和內控缺陷,督促企業提升環境績效和提高內控質量來滿足更高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要求,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促使審計師收取較低的審計費用。因此,研究假設H3得到證明。

    表4 環境標準和環境監督的分組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四)穩健性檢驗

    一是使用工具變量法。第一階段的結果顯示,地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數量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第二階段的結果顯示iso9001體系認證機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研究結論穩健。

    二是使用Heckman兩階段回歸法。第二階段的結果顯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研究結論可靠;逆米爾斯比率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可見本文不存在嚴重的樣本自我選擇問題。

    三是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法。結果顯示,經過傾向得分匹配法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負,研究結論穩健。

    四是進行安慰劑檢驗。結果顯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變量t值的概率密度近似符合正態分布假設,且在10%、5%、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次數分別為40、24、6,占比分別為8.0%、4.8%、1.2%,可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通過顯著性檢驗為小概率事件,研究結論可靠。

    五是更換變量衡量方法。結果顯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經過行業均值調整的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研究結論穩健。

    六是控制個體效應。為了進一步緩解潛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控制個體效應。結果顯示,控制個體效應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負,研究結論可靠。

    七是使用Change模型。結果顯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變化對審計費用增量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研究結論穩健。

    八是排除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控制滯后一期的財務報告質量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負,研究結論可靠。

    九是排除環境風險的影響。結果顯示,控制環境風險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負,研究結論穩健。

    十是排除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結果顯示,控制環境信息披露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為負,研究結論可靠。

    四、進一步分析

    研究表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以下三個問題:(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是否存在境內和境外之間的差異?回答以上問題能夠明晰國內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否影響境外審計師的審計收費;(2)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機制是什么?回答上述問題能夠揭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機理;(3)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效應如何?回答上述問題能夠揭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帶來的審計費用降低是否以犧牲審計質量為代價,明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審計有效性。

    (一)區分境內審計費用與境外審計費用

    為了驗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是否存在境內和境外之間的差異,本文進一步區分境內審計費用和境外審計費用。其中:境內審計費用(DFee)使用境內審計費用金額衡量,并取自然對數;境外審計費用(DFee)使用境外審計費用金額衡量,并+1取自然對數。

    表5報告了區分境內審計費用和境外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國內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難以得到境外審計師的認可,導致境外審計師不會收取較低的審計費用。

    表5 區分境內審計費用與境外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二)影響機制分析

    正如前文理論分析所述,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主要通過環境績效機制和內控機制來影響審計費用。為了驗證上述兩種機制是否成立,本文參考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三步法,在模型(1)的基礎上,構建模型(2)和模型(3)進行分析。

    第一,環境績效機制。表6報告了環境績效機制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環境績效的部分中介效應成立,即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高企業環境績效來降低審計費用。與理論分析一致,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發揮第三方機構的環境監督作用,提升企業環境績效,進而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降低審計費用。

    第二,內控機制。表7報告了內控機制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內控質量的部分中介效應成立,即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高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審計費用。與理論分析一致,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引入先進的環境管理方法,提高企業內控質量,進而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降低審計費用。

    綜上所述,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高企業環境績效和提升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進而降低審計費用。因此,環境績效機制和內控機制得到證明。

    表6 環境績效機制的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

    表7 內部控制機制的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

    (三)審計質量分析

    研究表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但這種負向影響是否以犧牲審計質量為代價?若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顯著降低了審計質量,說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審計有效性不高;若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明顯提高了審計質量,說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不僅能夠降低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費用,也能夠降低審計師的執業風險,實現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師之間的雙贏。

    為了驗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構建模型(4)。考慮到因變量的特征,使用Probit估計方法來檢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財務重述的影響,使用OLS估計方法來檢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表8報告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質量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提高審計質量。結合之前的研究結論可知,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但是審計質量并不會由于審計費用的降低而降低,反而審計質量得到提升,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審計有效性較高。

    表8 審計質量的回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好處_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含義

    研究結論

    本文使用2007—2019年我國滬深A股重污染企業的經驗數據,探討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第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這一結論經過工具變量法、Heckman兩階段回歸法、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劑檢驗等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第二,考慮制度環境發現,當環境標準越高、環境監督越強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審計費用,可見環境標準和環境監督能夠有效強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向關系。第三,區分境內審計費用和境外審計費用發現,與境外審計費用相比,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更能顯著降低境內審計費用。第四,探討影響機制發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主要通過環境績效機制和內控機制來降低審計費用,可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環境績效和提高企業內控質量來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成本和風險成本,促使審計師收取較低的審計費用。第五,分析審計質量發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夠顯著提高審計質量,可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不僅能夠降低審計費用,更能夠提高審計質量,促進審計高質量發展。

    研究貢獻

    本文研究結論為政府完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啟示。主要研究啟示如下:第一,充分發揮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在資本市場上的重要作用,降低被審計單位經營成本的同時,降低審計師的執業風險,實現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師之間的雙贏,促進審計高質量發展。第二,擇機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將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企業政府補助獲取、企業稅收優惠獲取相掛鉤,出臺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相關的信貸支持政策等,鼓勵更多的企業進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充分釋放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審計市場上的政策紅利。第三,逐步提高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環境標準,例如針對不同行業特質制定不同的認證標準,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制定恰當的認證標準等措施,更好地發揮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治理作用,促進資本市場有序發展。第四,持續優化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環境監督機制,例如實施定期與突擊相結合的環境監督方法,提高環境監督的頻率和力度等措施,更好地發揮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審計費用的治理作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本“頂級期刊目錄”系列搜索方法:關注后進入公眾號,主頁下方“領域”

    關于我們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_搞黄视频免费_98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_黑人解禁濑亚美莉
    <center id="qqs4u"></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