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體系 創新模式,濟南在全省率先啟動環境監控管理體系改革
12月31日,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首創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1個資質、9個分中心的市級多場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濟南模式”,這是生態環境垂管改革后監測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探索,為全市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
據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負責人刁武德介紹,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垂直管理改革后,按照環境質量“上收一級”、污染源“下放一級”管理的原則,駐市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上收省生態環境廳統一管理,市級及以下監測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率先在全省啟動環境監控管理體系改革,整合各區縣監測力量,組建了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承擔全市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控等工作,填補了生態環境監測垂直管理改革后市級監測機構的空白,為精準治污提供技術保障。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是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客觀、準確的法律保障,也是合法開展監測工作的重要前提。改革后,區縣監控分中心變為非獨立法人機構,成為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的分場所,其資質認定的評審管理也是市場監管部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的專家團隊分組現場評審,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取得水和廢水、環境空氣和廢氣、生物、噪聲、油氣回收等5個要素領域、432個項目的監測技術能力。
受多種因素制約,此前區縣生態環境監測隊伍人員少、力量弱、發展不均衡。結合各區縣分中心人員、設備、能力等實際,確定了各個區縣分中心需要具備的基本監測能力,并補齊短板?;A條件好、監測能力強的區縣分中心分擔全市土壤、有機物等相關項目的實驗室分析,避免重復建設。同時形成了“標準統一、流程統一、管理統一”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新體系。創新探索出“一個資質、多個分中心”的新模式。
與此同時iso9001體系認證機構,實現了生態環境監控的規范化管理,提升了全市監測整體技術水平,保證了監測數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提高了生態環境監測的公共服務能力與政府公信力。
2021年12月3日取得實驗室資質認定證書以來,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立即全員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戰斗中??朔篮鞖庥绊?,對本轄區內重點廢氣排污單位、供暖企業、重點區域內鍋爐開展監督性監測。污染源廢氣監測作業平臺位置高,監測人員需要攜帶十幾公斤的儀器設備攀爬幾十米的階梯,才能到達監測平臺進行高空作業。在刺骨寒風中堅守平臺五、六個小時才能完成1個測點的采樣和現場監測。截至12月30日,對171家廢氣企業開展監測,以準確、權威的監測數據,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撐,為守護濟南的藍天提供強力保障。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報道)